一瓶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,擺放在酒架上,是一件精致的商品——但如果,這瓶酒里的葡萄,是由你認養,傾力鋤草,經歷不同季節,全程見證它從萌生到成熟,送它們進入全新旅程,等待歲月的釀制呢?
由此,它不僅是產品,更是生活里的作品。對于大多數都市里的“農夫”來說,傾注在農田里的時間和勞動,比蔬菜、水果和葡萄酒本身更具價值。在追求“即時”的時代里,返璞歸真,應時而作。
疫情之下,健康、綠色的有機生活,成為都市人向往的生活。這種對食材的品質需求,催生了農業的轉型升級。鄉村旅游,開始結合農事體驗,為“拍照式”旅游增加深度。農業合作社、田園綜合體創新思路,采摘之余,提供認養,并配套托管服務。哪怕是繁華的商業綜合體,也專門為有機農產品開辟一方天地,產品成為一種載體,傳遞綠色生活的理念。
生活的理想沒有平方米的局限,一畝三分地,為田園經濟、有機經濟提供了更多想象的可能。(寧夏日報記者 毛雪皎)